我曾经在画室工作了15年,每年都有很多抑郁症的孩子
很多学校对其不愿招收或者劝退,其实大可不必,相反是这类学生是宝
为什么呢?
首先从家长与学校的角度理解,画室如果因为到你画室学画画变得开朗自信或者有自己的
兴趣爱好与精神寄托了,是不是说明了画室的培养很成功呢
所以,我们针对这类学生要重点照顾,目的就是打造教育的”代表作”
现在自媒体时代,一个优秀的案例代表作可以引起广泛的传播与得到学校与家长们的认可
这样的学生给了画室培养教育的机会,如果让他改善了,记得要采访或者记录下家长,学生的感恩之言
多宣传,会给画室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别人做不到的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出奇制胜,这是个很好的宣传突破口
何况,我们教育本来就是以培养孩子的未来为使命,那遇到困难就应该更好的面对。
如果学校画室中有学生患有抑郁症,汪站长总结了以下方式提供帮助和支持:
供大家参考:
无压力氛围:避免过度竞争,鼓励自由表达,不强调作品优劣。
尊重隐私:不公开讨论学生的心理状况,尊重其隐私。
倾听与理解:耐心倾听学生的感受,避免评判或说教。
鼓励表达:通过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帮助学生表达情绪。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教学节奏,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步调学习。
设定小目标:帮助学生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增强自信,教师要多鼓励,多谈心。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减少孤立感。
同伴支持:鼓励同学间相互关心,营造互助氛围。
心理辅导:建议学生寻求学校心理辅导或专业心理咨询。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艺术治疗:引入艺术治疗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创作释放情绪。
自由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不设主题或形式限制。
观察变化:留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提供帮助。
及时干预:发现异常时,及时与心理老师或家长沟通。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他兴趣活动,丰富生活。
展览与分享: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持续支持:抑郁症的恢复需要时间,教师应长期关注学生的状态。
定期反馈: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进展和需求。
通过这些方式,画室可以为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心理健康。